第十一届国际广告“四新”展示交易会

2004-7-29

展会信息主题:第十一届国际广告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展示交易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子国际展览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展会性质:广告“四新”展品
所在城市:北京
报到时间:2004-08-02
布展时间:2004-08-03
举办日期:2004-08-04
撤展时间:2004-08-07
联系电话:010-6829635968296360
传  真:010-68288219
联系人:陈大治丁涛王丽萍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5号馆
展会简介:
“广告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广告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对于市场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成功运作,广告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权威统计,2002年中国广告营业额达到创纪录的903元,增长率13.62%,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广告业的经营总额将突破1000亿大关,成为中国广告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区别于传统四大媒体广告的户内外广告制作、标识标牌、展览展示器材等行业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异军突起。以户外广告为例,2002年户外广告营业额达到99.86亿元,年增长率高达24.28%,成为中国广告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广告制作业的经营单位数量也稳步增长,经营规模与产值不断增高。特别是经过几年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国内许多公司已经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以独到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在这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拥有新技术、新产品广告制作企业急需让市场了解自己,而大型展览会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疑是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窗口与展示舞台。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依托申奥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经济面向全球的辐射能力必将大大增强。仅以北京本地区发展而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促使北京大面积改造首都的城市景观,这对以户外广告为主的广告制作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与机遇。抓住这个商机,广告制作企业的发展就将上一个台阶。
国际广告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展示交易会(简称国际广告“四新展”)创办于1994年,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0届,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广告制作行业展览会。可以说,“四新展”十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广告制作业的发展历程。根据2003年国际广告“四新展”参展商资料显示,近40%的参展公司成立的时间在5年以下,他们在“四新展”的帮助下,92%的公司获得了业务增长,更有33%的公司业务达到迅速增长。创办国际广告“四新展”的初衷,也是为了给拥有“四新”产品的广告界创业者一个全面的展示舞台,让他们的产品为市场所认知、熟悉、接受。国际广告“四新”展不仅是国内举办最早的广告制作行业的展览会,更当之无愧地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广告展览会之一。“四新展”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约34%的参展商代理着来自欧、美、日等广告制作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与技术参加展览会,是国内广告制作业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每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国外客商也云集国际广告“四新展”,进行贸易洽谈,寻找合作伙伴。国内的观众中,根据2003年展会统计,有约50%属于各公司总经理、创意总监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很多人手中握着订单前来参观展会。2004年8月04—07日,第十一届国际广告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展示交易会将继续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5号馆举行。本届展会按照行业分成“新媒体与展览展示器材馆”、“数码喷绘馆”、“雕刻与写真馆”、“标识与广告材料馆”,预计将有超过百家参展商在集中展出了全球范围内的最高、最精、最尖的广告设计、制作和加工领域中的应用的设备、材料、技术与相关媒体,全面表现2004年中国广告生产制作市场的成绩、特色与发展前景。
2004年,北京国际广告“四新展”将联合其它两个在各自业内享有盛誉的展览会——“第五届中国国际大屏幕、数字音视频设备及光电技术展览会”、“首届中国国际数码影像、数字印刷解决方案及产品展览会”同期在北京举办。视觉信息的传递是广告效果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也使广告行业走上高科技的发展道路。广告作品通过数码影像、数字印刷和大屏幕等先进的表现形式给广告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加深广告在人们心目的印象,实现广告的诉求目标。这说明广告行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与其它相关行业相互融合吸收,相互促进的趋势。在国外,“视觉传递(visualcommunication)”的行业理念已经成为广告业展览会发展的方向。三大展会的同期举行将进一步拓宽广告专业观众的视野,让广告业内人士在参观“四新展”之余了解与广告相关的其它行业与广告业融合发展的全新动态。2004年三大相关行业展览会的联合以及“四新展”范围的进一步拓宽,将把“视觉传递”的概念全面引入中国。